|
消費金融進入嚴監管時代时间:2021-06-17 消費金融正在進入嚴監管時代。 6月15日,銀保監會官網發布《關于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通報》,對馬上消費金融7項違規行為進行通報。通報稱,馬上消費金融存在的7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包括:營銷宣傳夸大誤導、產品定價管理不規范、學生貸款管理不規范、合作商管控不嚴、聯合貸款管理不到位、不合規催收、消費者權益保護體制機制不完善等。 據通報,馬上消費金融“安逸花”APP宣傳存在夸大誤導,首頁有“超低利率”的宣傳表述,實際貸款年化利率為7.2%-36%;“極速放款權益”彈窗顯示“免費領取”,點擊則將消費者導入聯合貸款審貸流程。事實上,除了通過自有APP獲客宣傳,馬上消費金融一直是通過抖音等互聯網平臺流量獲客的“大戶”,在此前網貸平臺“雷人”廣告的爭議中,馬上消費金融也飽受指責。 馬上消費金融公司回應稱,公司高度重視,誠懇接受監管部門的批評和意見,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整改工作小組。整改工作堅持立查立改原則,舉一反三,同時深入開展內部反思與優化提升。截至目前,公司已基本完成相關問題的整改工作,并繼續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持續優化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,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。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,業務穩定,發展狀況良好。 事實上,馬上消費金融被通報背后,是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在野蠻生長過后的合規轉型陣痛,獲客成本、資金成本、風險成本難降,導致借款人投訴頻發的一個縮影。 消費金融公司是經銀保監會批準,不吸收公眾存款,以小額、分散為原則,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。近年來,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和消費觀念的改變,國內消費金融發展潛力不斷釋放。有機構研究數據顯示,預計2022年中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50萬億。消費金融公司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,是消費金融市場的重要主體,以扁平敏捷的機制、豐富靈活的產品向大眾客戶的日常消費提供支持。從2009年開始試點以來,我國目前正式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近30家,另有多家機構正在籌建。 與其他金融機構不同,消費金融公司的客戶比較下沉,遍及中國三四線城市及廣大農村地區,給消費金融行業帶來機遇的同時,也因其征信記錄普遍較缺乏、需求分散,給消費金融公司的運營帶來了挑戰。 在中國經濟進入“雙循環”的背景下,消費金融是金融創新和推動我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助力。伴隨著制度和監管的不斷完善,消費金融告別過去野蠻生長的發展形式,走向嚴監管時代,正成為其發展的應有之義。 總體而言,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審慎穩健,產品和服務持續完善,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,在多層次消費金融服務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。但隨著消費金融市場競爭加劇,消費金融公司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,部分消費金融公司經營合規性、發展穩健性受到挑戰。隨著數量增多,消費金融公司發展方向、業務模式、客戶定位的差異化顯現。 2020年,銀保監會辦公廳向各地銀保監局下發了《關于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、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》,明確了消費金融公司與商業銀行差異化、專業化的發展定位,對消費金融公司提出了打造核心競爭力,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,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具體要求。其中差異化發展,是堅持差異化、專業化的市場定位,立足行業特色和專業優勢;核心競爭力是利用金融科技和微貸技術,提高風控能力;除此之外還有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,正確發揮促消費作用,最終達到支撐消費升級、擴大內需、服務實體經濟的目的。 在一系列的政策影響下,消費金融牌照的含金量大大提升,也為其發展進一步掃清了障礙。去年11月,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發表文章《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》,并重點點出金融是特許行業,必須持牌經營。 能預見到的是,在中國經濟發展的規劃上,中國消費金融這一快速增長的市場,將更傾向于持牌消費金融機構,嚴監管更將成為常態。 |